requestId:6868cecccd2565.93807914.
當代中國思享會之“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在清華大學召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白韻之)12月17日,當代中國思享會之“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在清華大學召開。會議采取線上線下聯動方式,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同就職業教包養網育與鄉村振興結合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會議由清華大包養網學社會科學包養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王天夫教授主持。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育研究院院長謝維和致辭。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天夫
原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成員、行政人事司司長司樹杰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社會教育處一級調研員劉杰
中華職業教育巡視員王朝霞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育研究院院長謝維和,原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成員、行政人事司司長司樹杰,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社會教育處一包養網級調研員劉杰,中華職業教育巡視員王朝霞,分別在致辭中表示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大有可為,強調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問題值得深入研究,表達了對新農包養人的殷切期盼,并呼吁廣大專家學者積極投身到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事業中來。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育研究院院長謝維和表示包養:“從我國廣大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來看,隨著傳統包養農業生包養產形式和經營模式的現代化轉變,科技素質與專業化技能已然成包養為農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從基本的農林牧漁養殖技術到生產包養網機械化技術、產銷管理技術,均需要符合城鄉融合發展的人才需求。截至2018 年,全國開設涉農專業的中職學校共3222包養網所、高職院校共237所,分別占全 包養國包養網 中 職 學 校 總 數 的 41% 、 高 包養職 院 校 總 數 的17%,為新包養網型包養網城鄉融合發展培養了大批新型職業農民、農業技術型人才和城鄉管理型人才,職業教育體系的高質量農業人才培育已經取得了優異成果。”
他還包養網介紹了職業教育服務于鄉村振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包括職業包養教育生源流失、辦學和師資隊伍建設受阻、多包養網元主體投入機制有待完善等。他提出:“這與我國新時期包養網經濟體制下的結構性背景緊密相關,對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探索仍需要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社會力量的鼎力支持與協同配合,才能夠真正健全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和流動機制,促進鄉村產業包養轉型升級、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會上, 7所職業院校代表: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職教學會農村與農業職業教育專委會副主任李東陽,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原黨委書記、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吉文林,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建軍,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院包養長于波,貴州農業職業學院院長鄧慶生,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副院長王曉華,北京昌平職業學院副校長、中國職教學會鄉村振興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鄭艷秋,從各自辦學經驗出發,圍繞“農村需要什么,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校企雙元育人、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案例等內容,分別進行了主旨發言。日本三農國際株式會社社長李澤介紹了日本涉農職業教育的相關情況。
國務院參事、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主任委員湯敏
國家教包養網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
中國社會學會原副會長、清華大學包養網社會學系原主任沈原
中國社會學會原常務理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原副主任劉世定
主旨發言之后,國務院參事、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主任委員湯敏,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包養主任邢暉,中國社會學會包養原副會長、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原主任沈原,中國社會學會原常務理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原副主任劉世定,進行了專家分享,集中探討了農業職業院校在鄉村振興的地位作用,聚落社區與鄉村發展、返鄉青年等熱點問題。
據了解,為響應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的國包養家戰略和職業教育的改革需求,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通過開展“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已經在全國農村培養了八萬多名“新農人”,并與部分職業院校包養網合作開辦了鄉村振興公益課程。
TC:
發佈留言